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汕头人在 1999 年的北京,向往自由的互联网创业者们都在那里 | 1999 回忆录②

孙今泾 好奇心日报 2019-03-28

我们采访了几位最早的互联网记录者,希望通过他们还原那个时代。

中国商业今天的格局,基本上被 20 年前成立的企业塑造了,这一点谁也不会想到。

搜狐,1996 年 8 月成立。

网易,1997 年 6 月成立。

腾讯,1998 年 11 月 11 日成立。

新浪,1998 年 11 月 30 日成立。

阿里巴巴,1999 年 4 月成立。

携程,1999 年 5 月成立。

当当,1999 年 11 月成立。

盛大,1999 年 11 月成立

……

在 1999 年的互联网创业不完全版图上,我们能看到这些如今依然有影响力的公司:

网易是当时访问量最高的站点,邮箱和个人主页业务如火如荼。28 岁的丁磊从广州赶到北京领奖,4 年后,他将位列胡润富豪榜的榜首。

张朝阳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回到北京,成为最出名的互联网创业家。他将公司改名“搜狐”,听起来和互联网创业传奇“雅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志东被任命为新浪的总裁兼 CEO。此前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开发出了 Windows 中文平台系统,并创办以软件为主业的四通利方。现在他开始转向互联网业务,此时距离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到一年。

腾讯推出了即时通讯软件 OICQ,也就是后来的 QQ。市面上叫类似名字的产品不只一家,它们都模仿一家以色列公司的 ICQ。起初 OICQ 很卡。两年后,在深圳华强北的办公室里,马化腾为融资苦恼。

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尽管阿里巴巴的业务尚未明晰,但他登上了次年《福布斯》的封面。人们对他最突出的印象是英语好。

携程旅行网是在上海成立的,它的几位联合创始人中有资本运作高手沈南鹏。

当当网模仿亚马逊,开始在线上销售图书。第二年,雷军担任总经理的金山软件将卓越网的主营业务也改为网上书店。

同一年的 11 月,盛大网络成立。两年后,盛大独家代理的韩国网络游戏《热血传奇》将会重新定义流行和沉迷。

这些企业背后,是形形色色消失和被遗忘的同业和竞争者。他们有的一时风头无两,最终归于沉寂;有的虽然改写游戏规则,但最终被又一轮创新者颠覆……

我们采访了几位最早的互联网记录者,希望通过他们还原那个时代。

他们中有人把它比作伍德斯托克,有人回忆起从未有过的自由、无限制的环境,有人赞美财富的积累有了全新的方式。

“勇气”“坚持”是最常被提到的词汇,甚至超过了“理想”。当然还有,“运气”。

但也有人认为,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东西,在当时都觉得稀松平常;那些后来成为创业英雄和财富榜样的人,就是身边的普通人,那会儿你根本无法一眼认出他们来。

我们将会陆续刊发这些记录者的口述和他们自己的故事。这是第二篇。


张震阳是少有的亲身创业的互联网观察者。他形容自己和其他观察者的不同:“他们在天上飞,我在地上滚”。

张震阳是汕头人。1980 年代,这个广东省东部的城市是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总是“先走一步”,但到了 1990 年代中后期,汕头就像一个普通的小城市。张震阳 1994 年离开交通银行,开了一家提供系统集成服务的公司,客户包括当地的税务局、银行和学校。在汕头,这是门有赚头的生意,了解系统集成的人不多,“很多东西都是新的”,而“计算机系当年的课程非常之古老”。

因为互联网,张震阳成为小城市里一个机敏时髦的年轻人。他在 1996 年注册了正风靡全球的即时通讯软件 ICQ 的账号。一个六位数的号码,证明他至少在中国属于先知先觉的人。在 ICQ 上,张震阳“没日没夜地聊”,起初和外国人聊“练英语”,后来也不练了,只和国外的留学生聊天。

1998 年,张震阳给 ICQ 的几个以色列创始人写了一封邮件。在这封邮件里,他推荐自己,希望成为 ICQ 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方——免费地。提议没能通过,外国互联网公司没能一早预料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和网民的增长速度。这家以色列公司 Mirabilis 在回信里说, ICQ 没有进军中国的策略。张震阳希望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次尝试落空。

其实他可以另辟蹊径。没多久,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类似 ICQ 的东西,它们都冠以类似的名字 QICQ、PICQ、CICQ……大规模的推广持续了大半年,最终销声匿迹。唯一存活下来的是 OICQ,日后它发展为月活跃用户超过 8 亿的 QQ。

在汕头,张震阳还尝试搭建一个二手交易网站,这是他从亚马逊和 ebay 那里获得的启发。尚未有商业畅销书把两家公司的成功故事总结兜售,但对于早期的上网者来说,亚马逊已经是个知名网站了。受限于带宽,网站粗糙,但这不打紧。张震阳在亚马逊上买到了一张《红色小提琴》的碟片,“真的很神奇,大概半个月后就发到了”。

《红色小提琴》是 1998 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张艾嘉饰演的项蓓深处文革时期。图片来自豆瓣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电子商务网站,二手交易网站显然太超前了。张震阳和邮电公司关系不错,他从数据部拖了一根专线到家里,等于有了服务器。他注册了一家公司,自己写程序,给网站取名 B21,中文名“壁橱网”,意思是壁橱里多余的东西可以拿来卖。尽管张震阳在各大论坛和 BBS 做推广,但没有一个用户。

那段时期,张震阳没有全职工作。除了偶尔冒出一些试试看的想法,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写和互联网有关的专栏。1997 年在网易推出的“个人主页”上,他第一次使用了“笨狸”的名字。这些专栏文章随着网易中止了这项服务而在互联网上全部消失。好在《南方周末》一篇采访张震阳的文章留存下来,他在当时对互联网有如下设想:包月的话费和数据费,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服务,便宜的网络图书馆,网络学校,跨地区的网络法庭,电子钱包,和完全自由的个人言论环境。

1

张震阳在 1999 年年底离开广东,去往北京。1999 年,没什么地方比北京更热闹。这位观察者这次下定决心,亲自加入创业热潮。“当时几乎所有的网络公司都是北京的,风投也基本上在北京。”另一位互联网作者洪波记得,那时张震阳以“笨狸”为名写的评论颇有影响力,一些投资人也看在眼里。

和张震阳一同去北京的还有网友、后来的技术总监麦广炜。他们住在离中关村不远的亚运村,一家早期的电子商务公司雅宝附近,等待机会。

这年 1 月丁磊也从广州赶去北京,原因是网易被刚成立两年的中国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评为年度访问量最高的站点,他要前去领奖。张震阳那时和丁磊常通电话,网易是张震阳最看好的公司,主要因为丁磊。“(丁磊)本身是技术人员,但一点都没有技术人员的内向拘谨,感觉是个非常好的商人。两个特质同时存在,就比较难得了。”

过去结识的网友大部分都在北京,到了 1999 年他们中有不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网名“老榕”的王峻涛是 8848 网站的创始人。这一年 9 月 8848 刚刚“赞助”了一起轰动的“ 72 小时网络生存实验”,用户大增。这个类似网上超市的网站在 2000 年将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张震阳到北京时,8848 的技术团队正在讨论,网站的购物车是否要和亚马逊的一键购买有所区别。另一位网友周鸿祎创办了 3721,获得了 IDG 的投资。

走访了“几个代表性的企业”后,张震阳决定做手机网页游戏。“可能更有前途一些,竞争相对也会小一些。”代表性的公司都在做 PC 端的网页,这很合理,张震阳记得 1999 年支持浏览器打开网页的手机只有一款诺基亚 7110,直到 2000 年 5 月,也只有三款。但一些做手机网页游戏的小公司已经出现了,如果它们日后成为像盛大这样规模的游戏公司,那么现在做的一切都将被认为是抢占先机。

诺基亚 7110


张震阳往所有能够收集到的 VC 的电子邮箱里投递了一份商业计划书。他认为 VC 在 1999 年“很饥渴”,苦于找不到项目。因此他们总是主动散播自己的联系方式。虽然外国投资人对中国的情况陌生也兴趣不大,但还是找了个当地人,设立中国办事处。到处都有行业会议和论坛,只要上台说点儿什么,一下台,就会有几个投资人给你递名片。IDG 是“狂热”的代表,“几十几十个地投”。他们尝过甜头: IDG 当时的合伙人王功权投资了田溯宁创办的亚信,2000 年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

群发的项目计划书收到了几封回信。一位投资人直接拨通了张震阳的电话,约他在中关村一家宾馆的咖啡馆见面。在咖啡馆聊创业的人那时候还没那么多。他们聊了三四次后——具体到“可以拿什么资源”“该怎么样去拓展”——一家叫掌上通的公司在 2000 年 3 月成立。

虽然风险投资公司随处可见,但创业者在当时对引入投资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张朝阳创办搜狐时拿到了天使投资,是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老师尼葛洛庞帝提供的,尼葛洛庞帝还来中国为张朝阳站台,这是极罕见的例子。张震阳记得,当时的典型做法是,投资人用传统的方式组建公司架构:“创业者作为技术入股,拿较少的比例,比如说整个团队拿 20% ;作为实际出资的投资人,拿 80% 。很多公司都这样。”“技术入股”是在 1980 年代兴起的词汇,最早技术入股作价金额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通常不能超过 20%。

创业者张震阳缺乏对风险投资的理解,这会让他在一年后深感懊恼。后来他发现,有不少小公司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创业者的股权被稀释,最终被踢出局。即便在代表性的大公司里也一样,最著名的例子是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 2001 年 6 月上市后的新浪网在北美总部宣布,王志东“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以及董事职务。一些人相信,王峻涛也是如此,他因此不得不离开 8848,创办又一个同样以数字命名、同样做电子商务的公司,不过最终没能找到投资。

“后来大家在这一块已经清楚了,资本进来,不应该当大股东。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创始人很少被踢出局。”

但在 2000 年初,张震阳成为公司的 CEO 和小股东,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让产品上线。早期的产品包括一个能显示中文的 wap 网站,在手机上阅读新闻(新闻是靠抓取的)的网站,手机上的电子邮箱,和五子棋、打地鼠之类的网页游戏。

起初,团队只有 5 个人,借用 8848 的办公室,不断招聘面试。两个月后,“掌上通”新租了独立的办公室,在中关村当代商城后一个小公司扎堆的楼里。张震阳印象中,那一时期搬新办公室的公司很多。而几乎是同时,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至 5408.6 后开始下跌。

公司的会议室常用来接待络绎不绝的潜在投资人,张震阳很少参与他们的谈话。 2000 年 8 月,他意识到事情似乎发生了变化。会议室很少再有客人出现,投资人告诉他,公司准备转型,因为 A 轮融资遇到了麻烦。

张震阳本来以为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就在 5 月份,广东移动提出了移动梦网的计划(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是在当年的 12 月份),当时他觉得“非常笃定”,移动梦网的两项主要业务,一个是短信,另一个就是 wap 手机上网。但因为“ VC 突然消失”,这个信号变得无关紧要。

“当年每一个初创企业都面对这种恐慌,整个市场的钱突然没有了,VC 突然消失了。”热闹的时间很短。

“这种情绪和前两年说的‘资本寒冬’完全不一样。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整个行业就是有起有落的。看多了你会觉得起起落落就是一个大局,就是风口和没风,现在寒冬 OK 啊,我就等风来啊——就有这个耐心。那个时候没有经历过,就没有耐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有风,以为永远都是这样子下去的。”

掌上通的投资人和大股东打算转变方向,在手机上做旅游网站。预订酒店能带来现金流,这是理由之一。另一个重要的打算是,投资人希望能顺利把公司卖给携程。

成立于 1999 年的携程正如日中天。2000 年初,携程收购了几个小规模的旅游网站。它的网站并不复杂,大部分的业务是跑酒店谈订单。但“大家是非常看好的”。“几个创始人的资本运作能力实在太强了。刚创业就拿了一大笔钱进来;一开始就大肆地进行收购并购。这些在当年的媒体上也是津津乐道的。而且他们不是在北京,是在上海,几乎是上海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了。”

卖给携程的计划没有成功,手机端的旅行网站也没能如预期的那样带来现金流。辗转找到的投资人则回应说,整体现在都不明朗。“他们针对公司也有说一些小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我觉得不重要,那些都是可以改的。”“手机游戏,手机旅游,两个概念都超前,但是不管超不超前,当年你都找不到钱。”另一方面,内部分歧越来越多,张震阳发现自己的股份被稀释得越来越少,也不再有话语权。

张震阳在 2001 年春节前离开北京时没有见任何人。“自己也算是很努力,一天只睡几个小时,最后变成这么一个结果,确实有种落寞的感觉。”这一年,离开北京的人不少。

2

深圳的华强北当时还不是一个硬件大卖场,在南山区科技园兴起前,那里是 IT 创业公司的集结地。2001 年,腾讯有几百人的规模,马化腾在华强北为钱和服务器发愁。腾讯的办公室就在张震阳新成立的公司龙音数码的隔壁楼。

张震阳回到深圳,继续做手机游戏。中国移动向玩家收取费用,公司会获得分成。“没有休整马上做了,这是基于对趋势的判断。移动梦网开始的时候,我们去找广东移动的人聊了很多,移动数据部的人对这一块真的非常投入,想尽快拓展业务,所以觉得这一块没理由起不来。手机行业也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当年手机型号基本上每款都支持上网了。”

2005 年的华强北,图片来自 wikipedia


马化腾也是潮汕人,他偶尔会来串门聊天。他们很少单独聊,大多数时候是几个人一起。马化腾尚未表现出对游戏的兴趣,“他只是守着 QQ”。QQ 刚刚经历了一波用户暴涨,原因之一是“花间联盟”之类的网络文学网站越来越多,在网络小说里,网恋都是在 QQ 上发生的。这些网络文学的读者成了 QQ 新注册的用户。

用户暴涨,但 QQ 的服务器无法支撑,这让 QQ 在那两年非常卡。除此之外,“它的商业模式不知道。问他说,你的瓶颈在哪里,也不知道。他最大的瓶颈就是没钱买服务器。”

2001 年 6 月腾讯在拿到南非 MIH 的一笔投资后,搬离华强北,搬去了南山。

之后的故事大多都是听说的了。大概是用这笔钱置办了新的服务器,腾讯不久便解决了 QQ 卡顿的问题。它的鼻祖 ICQ 在 1998 年卖给 AOL 美国在线后每况愈下,张震阳几乎弃用了 ICQ,改用 QQ,如今也忘了那个六位号码。他对比 ICQ 和 QQ 时说:“QQ 相反,越改越有自己的特色。”

腾讯在那几年的商业模式除了靠用户付费注册新号码,还包括彩铃业务和声讯台业务。“他们去小孩聚集的地方,跟他们说,你打这个号码,可以听故事,小孩回家里就打了,不知道一分钟要两块钱。 这笔业务让它迅速积累了不少钱。”

网易 2000 年 6 月 30 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和纳斯达克指数一起跳水。张震阳听说,“股价一度跌到一块钱之下,那半个月的时间,丁磊天天喝酒,在办公室开会还得抱着一个废水篓子,一边开会一边吐。”另一个记录在书上的更励志的版本是:丁磊问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能不能卖掉公司再开一家;段永平回答说,你现在就有一家公司,为什么不把它做好呢。

2003 年丁磊成为胡润富豪排行榜的首富。这一年他 32 岁。这部分归功于 4 年前网易没有接受投资, CFO 何海文向一家海外的基金申请了 200 万的过桥贷款,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丁磊还持有网易 70% 的股份。

8848 此时已面目全非。在 1999 年的那场“72 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后,创始人王峻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这场测试证明了,仅仅依靠网络购物“生存没问题,活得好有些困难”。淘宝网在 2003 年成立。

我们还和张震阳聊了更多:

Q:你从 1997 年开始以笨狸这个名字写专栏,当时让你想写的冲动是什么?

一个大行情。因为我上网比较早,开始的时候国内没什么网络环境,都得跑到美国的网站去。我们一开始混的那个地方也没有浏览器,常去的新闻群组 News Group 是纯文字的,沟通起来挺麻烦,但我们那个时候对这种东西好奇,就把热情放在上面。

1997 年的时候,刚好国内已经有一批网络公司上来了,网易当时也开设了“个人主页”的服务,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做自己的频道、自己的页面。 要维护页面就必须有内容,所以就把写文章的爱好放在这上面了。我已经不记得用“笨狸”这个名字在“个人主页”上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关于什么公司或者什么话题。网易后来不提供服务了,那些东西也全部没了。现在留下来的,只有纸媒上的文章。

有些人也在网易的“个人主页”上提供软件下载服务。软件其实是盗版的,但这在当年确实是最火的。还可以去找一些美国的广告来挂,靠点击赚钱,我们又善于作弊,所以当年刷广告也是挺好赚的生意。

Q:三大门户当时是什么样的状况?

大家都说“门户”,但实际上搜狐当时还在做搜索。新浪当时是一个体育社区。网易呢,就是各种主页。其实做的是不一样的。等到 2000 年的时候,美国提出了 portal 的概念,受到美国的影响,三大公司也全部都转向了门户网站。但是当年也是很粗糙,基本上没有什么编排,文章也都是靠那些编辑手工抓过来,贴上去。

网易做出邮箱之后,我就很看好它。在没有 163 邮箱之前,我们能用的是运营商的邮箱,运营商邮箱的后缀太长了,域名也不方便,所以没有 163 的时候,我们用的是海外的邮箱。很早我用的是maillist.net。现在应该没有了。

丁磊很精明。他一开始把邮箱卖给广州邮电局之后,还帮他们做维护,不单是第一笔钱拿了,每个月还拿维护的费用。这种商业模式当时也是很少的。但因为丁磊是干过电信的,所以他是把电信设备厂商的招数拿来自己用了——我把设备卖给你,因为你不懂使用,还得靠我来维护。广州邮电一开始是想把这个产品做大,独立成一个公司,做到最后好像内部压力挺大的,就卖给了 tom.com。网易后来就跟那个业务没有关系了。卖给 tom.com 之后,网易自己马上就做了 163 邮箱。

Q:当时你对其它的代表性公司有什么判断?

对马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人英语真好。当年电视上有放过国外记者采访他的内容。对其它是没有什么认知的。

对 OICQ 不怎么看好,因为他们当时的体验太差,卡得不行。

新浪那个时候的门户不是自己做起来的,是把美国的一家公司买过来,才有了门户这块的业务。这块业务做起来的时候,内部的斗争已经出来了,两个联席 CEO 意见不同。分歧应该在内容这块,不是盈利模式。当年谁也没有盈利模式,就只有广告。估计广告当年也没有多少钱。网络广告推广的效果如何,商家心里是没数的。我记得国外的汽车品牌是最早在网站上投广告的。像奥迪、宝马这些比较大的品牌,就是 banner 广告,非常单一。

Q:在 1999 年,一些比较成熟的软件和硬件公司,他们会想要进来分一杯羹吗?

联想的 FM 365。不过后来他们连域名都丢了,因为忘记续费了。

但在当时联想是最积极的,他们找了一家咨询公司,定下半年超赶新浪的宏伟计划。他们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卖出去的每一台电脑上都内置这个网站。有了这个保底的量,再错也不会错到哪里去。 他们打的是这个算盘。

可惜的是他们找了不懂互联网的人做运营。不懂的,你就老老实实地,其他网站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按照他们的宣传能力、推广能力和确确实实的硬件保底能力,比别人有优势得多。联想相反,完全就是琢磨怎么跟电脑结合在一起。所以界面就和别人不一样,和网民的操作习惯不一样,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点了。优势就变成了他们的劣势。

那不是做互联网的方式,那就是做硬件的方式。他把互联网当做硬件的一个功能、一个附带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Q:很多人都认为,移动梦网拯救了 2000 年泡沫破灭后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这么说?移动梦网为何在当时推出?

确实如此。因为大家拿不到钱,但它们有人气,有用户,就通过移动梦网,把流量转化成钱。

移动梦网的计划是在 2000 年的 6 月份提出的。2001 年就已经有了彩铃业务和彩信业务。三大门户全部在彩铃业务上赚了钱。

中国移动的初衷一开始是想推自己的短信业务,因为当年短信用的人非常少。后来有了 wap ,也是想推它自己的数据,就推出了这么一个平台。移动梦网其实不是自己发明的,是日本的手机运营商 docomo 先做了一个类似的东西,广东移动数据部的人去了日本考察,回来之后做了一套规划,送到总部之后,集团批了,就变成一个全国的业务。

移动梦网本身的规则设定并不算特别好,后来的开发者开始觉得,可以容易挣的钱,为什么搞得那么麻烦。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开始作弊。甚至把官员都拖进去了。当时在百宝箱上,他们就明目张胆提出来,一个游戏 50 万。到后面大家都没法玩了。这个转变的过程很快,我认为它的崩溃就在 2008 年。

管制也是在那之后出现的。 2008 年移动梦网抓了很多的官员之后,政府就知道这里面有非常大的利益在了。既然这么大的利益在这里,凭什么他们不管。当年政府完全不懂这些东西,对于不懂的东西他们不会管。最主要的是里面没有利益,没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就没有权力介入的空间。

Q:通过上市实现财富的快速累积,对当时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刺激吗?

我觉得这个刺激不一定是好的刺激,因为有太多人因此创业了。

特别是近几年的这一波创业,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也耽误了很多人的前途。因为这一波不单是有这个刺激,还有来自于政府的鼓励。“大众创业”。像在深圳,非常多的人去做智能硬件创业,但现在几乎没有人做了。

那时候,政府没有鼓励,也没有压制,就一个自然的状态。我觉得那是最好的状态。而且也不需要领什么互联网 ICP 证,就自己搭一个网站放到机房里面干。

胡润百富榜。2002年前为胡润和《福布斯》合作发布中国富豪榜。


Q:一些人认为,互联网好像让中国第一次和世界变得同步了,不管是信息的同步,还是新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让大家差不多在同一个起点,你怎么看?

九几年的时候,我受到的冲击就非常严重。当年我们帮银行做数据库,那个数据库是 IBM 的,请 IBM 维护价格非常高。 但 IBM 其实已经有了免费的 ftp 自动更新,他们不知道,我们就帮他下载,可以收钱。赚的就是信息差而已,他们如果知道,也可以自己去下载。

但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始终跟在美国人的后面。我们先抄,抄完了之后能够发展了,就再本地化。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一开始的产品永远都是抄来的,能活下来基本上都是自己改好的。另外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我们做得比美国人好。但也是只有移动互联网,PC 互联网还是不行。早期不可能觉得和美国人在同一个起点。

包括理念,对互联网的思考,也都是从美国那边来的,也影响了创业者。我们当年写评论,其实有时候也想着,能不能够有自己的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想总结出一些我们自己的文化、规律的东西出来,能拿出来跟美国人 PK。可是我发现,根子上就是抄来的,还怎么去形而上?

Q:从美国来的互联网理念具体来说是什么?

可以说是一种虚拟化的生活,大而言之,就是你多了一个虚拟化的人生体验。

还有一个就是信息的平等,会不会带来一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其实真的是有的。而且当时确确实实我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制约,所以在这里面确确实实是感到一种虚拟化的民主,虚拟化的自由。是虚拟化的。以前我们为什么在 BBS 上、Fido 上那么投入,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虚拟的自由,没有任何管制。 特别是我们这一代,有那么一个强烈的对比之后,对它真的是很向往。

张震阳

又名“笨狸”。 1994 年开始上网,1997 年以笔名“笨狸”开始在网易“个人主页”上发表互联网观察评论。掌上通、龙音数码的创始人。2011 年参与创办互联网科技媒体雷锋网。目前仍在撰写互联网评论。

题图来自 Marcus Loke,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所有超链接请戳“阅读原文”,寻找黄色下划线

- 本系列更多文章 -

20 年前的八卦、莽撞和自由,制造 20 年后的中国|1999 回忆录①


一年 450 次地产调控下来,中国城市买房的门槛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 2018 商业大事件 ⑧


《再见,柠檬!我要去见海浪……》


33 本年度非虚构,当事实改变之后,我们该如何思考? | 好奇心日报年度图书推荐②

- 关注好奇心研究所,与有气质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